如今,在西安不少社区,银发艺术团正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热爱艺术的老年人,用舞蹈、声乐、秦腔和朗诵等艺术形式点亮退休生活,更在社区治理、文化传承中发挥独特作用。
军工社区音乐研习班在排练节目
★音乐研习班★
银发歌者的青春交响曲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7月31日11时许,欢快的旋律从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军工社区活动室传出来。22位歌者围成弧形,在非洲鼓的节奏与吉他和弦中放声歌唱。中间有一位长者双臂舒展,指尖随节拍跃动,这位80岁的指挥陶承东,正是军工社区音乐研习班的灵魂人物。
“很开心能继续发光发热。”陶承东笑着说,退休后,他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学习吉他专业,用5年完成系统学习。2012年,军工社区音乐研习班成立,他被聘为指导老师,从此开始免费为居民授课,涵盖吉他、电子琴和声乐等。让他最开心的是,这些年他教会了上百位居民,其中有3位学员已经在其他社区担任音乐团队负责人。
65岁的程春娥原本是一名财务人员,退休后生活变得单调,有些不适应。直到某天路过社区活动室,被欢乐的歌声所吸引。“那时候我什么都不会,报名后从零学起。”程春娥回忆道,陶老师要求严格,他们在群里打卡交作业。一个多月的学习让她掌握了发声技巧,也让她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
吉他班和声乐组负责人张东瑞表示,不光唱红歌、老歌,团队还改编歌曲、秦腔等参加演出。
研习班鼓励多元化学习。居民刘玲不仅学习弹电子琴,也是非洲鼓班的负责人。她说:“学会非洲鼓后,我就学以致用,在社区暑期公益托管班上给孩子们教打鼓。”
65岁的姚俊玲更是笑言:“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唱歌场所,音乐研习班就是我的精神乐园,还让我结交了许多朋友。”
“社区有七八支以老年人为主的艺术团,艺术团是社区里的‘宝’,不仅满足了辖区老人老有所乐,更成为了社区和谐、文化传承、公益实践的重要力量。”军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小英坦言,社区演出时,团队成员总是热情参与;社区开设暑期托管班,他们给孩子教弹奏;在残疾人项目“逆风合唱团”中,他们担任公益老师,让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
编辑:孙苗苗
@2000-2024 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