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碑林区持续深化“银龄行动”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7/18 09:41

“五老”在服务他人中收获快乐

7月11日清晨,在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街道德福巷社区,68岁的银龄志愿者刁成华和往常一样戴上红袖标,拿着记录本,开始日常巡查。

图片

6月12日,西安市碑林区东关社区74岁的伍应坤教孩子练习书法(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四楼的住户,您这样飞线充电太危险了!请尽快下来把插线板收好。”行至某单元楼下时,刁成华抬头喊道。

排查社区安全隐患、劝导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成为社区首批银龄志愿者以来,刁成华的生活多了几分忙碌,但他乐此不疲。

“以前退休在家,我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侍弄花草,虽然清闲,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刁成华说,看到物业群里的银龄志愿者招募通知后,他立刻报了名。

“银龄行动”启动以来,为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老有所为,碑林区通过线上发布招募令、线下社区动员“双渠道”,积极建立“银发人才库”,构建社区“银龄志愿服务网”,鼓励引导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有专业技能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移风易俗、纠纷调解、文教卫生、体育健身等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招募,我们为有意愿参与‘银龄行动’的老年人提供了服务机会。”碑林区老龄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未未介绍,截至目前,碑林区已有近500名老年人注册成为银龄志愿者,累计开展服务活动200余场,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

如今,在碑林区一些社区,银龄志愿者纷纷利用自身特长参与“银龄行动”。保吉巷社区退休电工张兴民背着工具包走家串户,为独居老人修理电器;东关社区退休书法教师伍应坤在社区活动室开设“书法课堂”,免费教授孩子学习书法;黄东社区文艺骨干郝文泉发动诗社成员编创诗歌,宣传移风易俗……

为保障银龄志愿者尽己所能、各显身手,碑林区打造“银龄志愿服务网”,建立“需求—服务”双向对接机制。“我们一方面深入社区,收集居民服务需求,一方面详细登记每位银龄志愿者的专业特长、服务时间和身体状况,将居民需求和银龄服务资源精准匹配。”李未未说。

同时,为了扩大“银龄志愿服务网”覆盖面,碑林区通过走访调研、单位推荐等方式,广泛发掘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领域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资源,建立“银发人才库”。

“‘五老’群体的经验优势、专业优势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对此,我们策划实施了‘银龄旌旗志愿行’志愿服务项目,引导‘五老’群体在关心下一代成长、家庭矛盾调解、红色志愿宣讲、文化文艺、健康服务等志愿服务领域发光发热。”李未未说。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活动在雁塔路小学举行。69岁的退役老兵杨荣,通过一堂主题为“讲红色故事 扬红色精神”的思政课,为孩子们深情讲解国防知识及“两弹一星”精神。 

为了让历史更加鲜活,杨荣特意设计了互动环节,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峥嵘岁月。“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国的种子。”杨荣说。 

“这种生动的教育方式比课本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爱国情怀和远大理想。”雁塔路小学校长张琪说。

“碑林区将积极搭建‘银龄行动’参与平台,招募、组织银龄志愿者,组建和培育区、街道、社区三级银龄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深化‘银龄旌旗志愿行’志愿服务项目内涵,广泛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健康、送文化等服务。”碑林区民政局局长韩海若表示,碑林区将积极宣传银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先进事迹,展现老年人老骥伏枥、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推动“银龄行动”成为辖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有所为的重要品牌。

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如今,碑林区正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推动“银龄行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在服务他人中收获快乐,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老有所为”“银龄生辉”的温暖故事正在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不断涌现。

编辑:孙苗苗

@2000-2024 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