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不仅可以在“友好街区”畅行、休息,参与基层治理还可以兑换礼品……目前,我省开展三秦暖“新”行动,解决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进门难”“用餐难”等急难愁盼。
“看到消防通道堆放杂物有安全隐患,我上报给了社区,没想到还获得了积分。”3月24日,在西安市碑林区西勘社区,今年38岁的骑手邵文娟用积分兑换了一瓶洗手液。
从事UU跑腿两年多的她,之前最苦恼的问题是“进门难”。有的小区保安不让骑手进去,理由是有小区发生过骑手车速过快撞人、停车不规范堵塞通道等事件,物业出于维护安全秩序考虑不让骑手进门。居民则要求她必须把东西送上门,理由是自己就想足不出户,所以才叫了跑腿业务。
“有时候头疼得很,我们得罪不起消费者,不然就被打差评。”邵文娟说,不过,去年下半年开始,“进门难”问题有所改善,碑林区不少社区和商圈都在创建“骑手友好街区”。
“这给我们带来很多温暖,比如西勘社区,给骑手提供休息、充电的地方。我是二胎妈妈,社区也有午托和晚托,解决了后顾之忧。”邵文娟认为,“友好”是相互的,她被社区的暖心服务所感动,所以自己也乐意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基层治理,与城市“双向奔赴”。
“送外卖过程中,我看到共享单车乱停放,就帮忙摆放整齐。”外卖骑手黄江鹏也因此兑换了礼品。
在该社区的图书室,外卖骑手岳科伟边充电边翻看图书。他说:“社区给骑手提供吃饭、休息和看书的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午餐延时提供,还有优惠价。希望有更多的社区能建设‘骑手友好社区’。”

西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洋介绍称,作为碑林区首批“骑手友好社区”,该社区拓展骑手充电区、休息区和文化活动区,提供折扣用餐及午餐的延时服务。同时,通过召开线上“小哥议事会”,广泛搜集骑手的诉求与意见。并积极探索构建积分管理的激励机制,发挥骑手的职业优势,引导骑手走进社区、深入网格,积极参与信息上报、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可兑换礼品。
除了提供类似的服务外,碑林区和南社区还联合多家单位为骑手们开展了公益体检活动。
一些商超也在创建骑手友好场景。记者在王府井百货内看到,麦田美食公园前摆放着醒目的标识牌,“外卖骑手错峰用餐(14:00-21:00)全场9折优惠”。相关负责人张楠表示,暖心餐补致敬城市“摆渡人”,24个餐饮品牌可供骑手选择。

“自从去年6月创建‘骑手友好街区’以来,目前,我们全区1515个小区中,560个小区已实现骑手车辆畅行,636个小区允许骑手步行入内,总体上畅行小区占比近80%。”碑林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围绕骑手“进门难”这一配送痛点,碑林区发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辖区小区院落,与各方协商交流,宣传“骑手友好街区”建设,引导物业本着方便群众、提供便利的初衷建设畅行小区。同时,约谈走访平台企业,要求加强骑手管理约束,在小区内注意规范言行、文明骑行。
针对骑车畅行的小区,在小区入口设置小区总平面图,方便骑手精准配送;针对步行畅行的小区,由街道和社区积极与物业或业委会沟通,征求居民意见,力争允许骑手骑行进入;针对涉密单位等不允许骑手入内的小区,通过设置取餐柜等方式缓解配送压力。
此外,依托临街社区、商户等场所建成了131个“碑邻驿”红色驿站,提供临时休息、饮水热饭、手机充电等服务。发动160余家沿街餐饮门店、商户向骑手提供免费饮水、休息,以及用餐、理发和车辆维修等折扣优惠。并成立全省首家外卖配送行业调解委员会和蓝骑士配送行业联合工会。同时,发挥骑手走街串巷的“移动探头”优势,碑林区聘任100余名外卖骑手为志愿网格员,通过“随手拍”等方式上报环境卫生、城市管理等问题400余件,问题解决率100%。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开展三秦暖“新”行动,多方主体共建,通过建设“骑手友好街区(社区、商圈)”、打造“三秦暖新驿站”、启动“爱新餐”等,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歇脚难”“用餐难”等急难愁盼。
比如,在物流园区、加油站等场所建设24小时智能化服务驿站,提供停车、休息、饮水和充电等服务;推广“骑手便民地图”,方便骑手快速找寻配送点定位;在小区门前、商户周围设置一批“暖心专区”,解决骑手取餐慢、停车难等问题;鼓励通过人脸识别、赋码管理等,方便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出入;探索“以服务换积分”等工作模式,有效将“治理变量”培育为“治理增量”。